基金吧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赵歆欣: 12.27 做投资,如何不在汹涌澎湃的信息海洋“溺水”? [复制链接]

1#
赵歆欣: 12.27 做投资,如何不在汹涌澎湃的信息海洋“溺水”?



  当波动率大幅上升时,市场各方声音将此起彼伏,媒体的信息量也随之剧增。如何在短时间内从杂乱纷扰的信息中萃取初精华?



  可能大家对一个现象有所体会,当波动率大幅上升时,市场各方声音将此起彼伏,媒体的信息量也随之剧增。

  以标普500指数的历史波动率为例,去年是6.7%,今年初到12月24日是16.4%。统计数据后发现,2018年截至12月25日的信息摄取量是去年全年的1.3倍以上。这并非完全因为我们拓宽了信息来源,而主要在于多数信源供应的内容都比去年明显增加。

  如何不在日益汹涌澎湃的信息海洋里“溺水”?这确实是需要不断加码训练的能力。

  我们假设存在这样一群读者(用户),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像编辑、记者一样每天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浏览财经资讯。他们希望花费在阅读枯燥乏味的投资资讯的时间越少越好,比如每天不超过5分钟。

  面对这样的投资者,独立投资顾问通常建议他们进行中长期投资,规避短线的频繁操作。最理想的投资标的可能是一篮子证券组合,目的是分散集中持有个券的风险。

  在建立这个篮子以前,投资顾问会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,设计期望回报、回报流及风险特征与之匹配的组合。这样的组合通常是中长期的,需要设定再平衡的规则。

  在建立组合以后,投资者的日常关注点将落到影响组合业绩变量的发展。投资顾问应该将这些变量清晰地为投资者列举出来,因为组合构建所依据的未来假设,正是基于这些关键变量,例如经济增速、利率、汇率等。

  对于投资者来说,我们认为保持对市场的观察是必要的,目的是修正此前判断,必要时调整投资组合。即便投资者知道浏览财经媒体报道与“赚钱”没有必然关系,但仍有必要坚持摄取当中的信息,这是因为,判断的形成有时需要一些关联信息触发。这种信息就像催化剂,但也是需要萃取的。

  现实问题是信息太多,必须提高吸收效率,这时建立“索引”就很有必要。

  举例而言,当我们阅读美联储FOMC声明,应该知道这个一般由几百个英文词组成的官方文件,其背后每个词汇具体所指。比如,声明里的“经济活动”、“通胀预期”、“商业固定投资”,等等,具体指哪些指标。了解了它们就相当于建立了有关这一文档的简单“索引”,可以迅速形成联想,了解美联储怎么判断经济形势。

  这是基于对词汇理解的基本索引。有些可能是基于市场交易行为变化的索引。

  比如,投资者要对市场上的“拥挤交易”有所了解,像去年及今年初的做空“恐慌指数”(VIX),随后的做多“FAANG”,做多原油,做空美国国债,做多美元,等等。

  有了这些认知,投资者可以对前景有所预判,押注时结合风险偏好“适可而止”。因为均值回复是有效市场的基本规律,那些远离均值的交易,其回归过程往往异常惨烈,尤其是当它们拥有规模巨大的金融衍生品敞口。这在前面提到的空VIX、多FAANG、多原油、空美债中都充分体现。

  然而,对于上面提到的投资者,他们面对的数据远不止这些。例如,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有200个以上,这当中被宏观分析师重点跟踪点评的大约有50个。即便如此,如何能高效率吸收它们,使之应用到投资决策过程,还需要更有效的工具。

  幸运的是,没有人一天拥有超过24小时,哪怕是多出1毫秒。效率就如同杠杆,高效者的杠杆率是常人的1倍以上,低效者的杠杆率则不足常人的1倍,由此人们产生了信息吸收的效率差距。

 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面对投资这样一件具有持久性的事,值得不断完善准备工作——建立并维护自己的“索引”,找到能事半功倍的工具,从而减少信息吸收成本。

  尽管如此,在人们还没有被基因编辑开发出新潜能,又或者没有被植入AI芯片时,不要轻信投资可以是一件轻松事。

  最后,保持相对稳定的核心持仓,视乎个人偏好,拿出少量(10%-20%)资金进行短线博弈,对于那些不满足于“单调”的投资者是很常见的。

  所谓“战术”,是着眼于中短期的相机而行。例如,事件驱动产生的交易性机会,或基于某种技术形态、资金流向特征的交易行动,还包括短线“套利”、对冲,等等。

  市场上有大量可供实施战术的工具——交易所交易产品——能满足不同场景需要,而这也需要另一套“索引”。不过,投资者应避免失去独立判断,因短线交易能产生确切收入的只有您的券商。

  虽然投资是并不是一件轻松事,但少花些时间做随机游走式的阅读,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
   详情请百度赵歆欣。   在线指导薇芯:zxx6929   专业黄金、原油交易规划师——赵歆欣为您解决黄金、白银投资路上的一切忧愁与困难,为您的投资带来更多实质性,有效的帮助.    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